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文本研究送别诗的距离感

送别诗的距离感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文本研究   阅读:485
送别诗的距离感,标签:文本研究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送别诗是唐诗精华之一。唐代社会,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时有发生,离别时,君子赠人一言,于是产生了大量的送别诗。距离感为送别诗的功能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空间距离感

因为山水阻隔,别易会难,空间距离感在送别诗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流氵邑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是为送好友元二去安西任官而作。唐代国势强盛,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但当时阳关以西仍是穷荒绝域,安西正处西域地区,西出阳关不免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从此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是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赴任前所作。黄鹤楼乃天下名胜,而扬州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虽然繁花似锦,却也抹不去空间的阻隔。

二、时间距离感

那时候,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又落后,一别动辄数年,能否再见都很难说,有时也许会终生不复相见。这样,送别诗还体现着时间上的隔离。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是作者赠长安友人的。看着眼前景,想念当年事,何时是归期,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作者跨越现实中的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再如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一别一逢之间,隔着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在人生的旅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料,一种浓重的情味涌上心头。

三、心理距离感

唐代,由于生活、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离家客居他乡多年的大有人在,贺知章有诗为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客居他乡日久,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如贾岛的《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客居并州十年,但日夜想到的却是故乡咸阳。日久天长,也有把并州当作故乡的时候,可这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正是因为其距离感这一功能要素,才显得那么凄美绚丽、慷慨激昂。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并借送别诗了解古诗的神韵。


送别诗的距离感 结束。
Tag: 送别诗  距离感   文本研究文本研究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文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