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经典语录哲理故事父亲的人情薄

父亲的人情薄

[10-27 19:18:0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哲理故事   阅读:135
父亲的人情薄,标签:生哲理故事,哲理故事大全,经典哲理故事,http://www.duoxue8.com

父亲过世后,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本人情簿。那是父亲的手迹,就留下了。父亲没有上过学,靠自学认得几百个常用字,勉强能够记账。 一天,我偶然翻了翻,其间有些东西,是我怎么也读不明白的。 那是一本人情流水账。账簿是旧式的,整齐的红线条,直书,掀开封面,扉页上是这样写的: “四乡八邻,往来人情,钱财粪土,仁义千金。”歪斜的字体,透着浓郁的乡情。我疑心那是账簿的民俗套语。 下面记的就是某年月日.桂生嫁女,送礼5元;某年月日,牛大爹80大寿,送去8元之类的人情往来。金额不大,但记得一丝不苟、端端正正。父亲是一个认真的人。 账簿不厚,两百多页,时间跨度大,从解放初期,一直记到他老人家过世的20世纪}90、年代。前后三十余年,其间没有断层。有些年头,疏疏朗朗,三五两笔,有的密度很大,一年之中,记了三十多笔。最多的一年,记了五十多笔,一连好几年,那一笔笔都是收入的礼金啊。 我问母亲:“那些年,我们家有什么喜事,为什么收了那么多人情?” 母亲笑道:“准是你上大学的那几年。” 我细细一看,果然是这样。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村里人当成大喜事,不分亲疏,几乎家家都送了礼,一共是55笔,整整记了一页多。次年是父亲50岁大寿,又是三十多笔人情。第三年是小妹订婚,除了聘金,也有村里人送了助嫁贺礼。接着,是妈的50岁大寿,人情账也记了大半页,往后只有付出。 读到这里,我的心一颤,我们家的喜事像排了队似的,哪有那 么巧呢? 原来,为了筹齐我的学费,母 亲提前进入50岁,小妹也由父母 做主,早早地与人订婚。在我们乡 下,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巴,谁 也没有闲钱出借,你家有喜事,大 家就来送一份人情,丰俭随意,但 部带有相帮和资助的性质,也不 用偿还。如果你硬要拿钱偿还。人 家就会生气,也是有悖人情的。只 有在对方办喜事或遭遇困难时, 你送上一份人情就是。厚薄由你, 礼多礼少,都是人情,这是乡俗。 我大学毕业后,曾经问过父亲:“我读书这些年,借了不少债 P巴7” 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借贷倒是没有,只欠了乡亲们很多人情。”他嘱咐我,生活一定要省吃俭用,要记住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当时,我没在意,也很少给父亲寄钱。现在想起,是我不谙世事,不懂人情。 我再翻后面的账目,多是人情支出。青皮讨媳妇呀,贵贵生儿子呀,五爷砌屋上粱呀,送去的礼佥,金额都比较大,明显带有还情的意思。 在我工作时,父亲来过我的单位几次,说是村里某某家办事,要送人情,让我筹措一些钱。 因为金额较大,我说:“送人情,没钱就少送一点吧。” 父亲一听,吼道:“那怎么行? 亏你还是读书人。人情钱能少吗?” 为了钱的事,我第一次见父亲发那么大的火。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不谙人情世故。 在我们乡下,人情往来,是维系乡邻之间的纽带。我是因为人[ 情钱读完大学的,对乡亲们的情谊,我不敢相忘。 www.duoxue8.com

当今,人们的人情观念虽然淡薄,但这根纽带,依然丝丝缕缕,维系着村民和乡邻之间的情谊,带给我们点点滴滴的温馨和人世间的美好。 www.duoxue8.com



父亲的人情薄 结束。
Tag:哲理故事生哲理故事,哲理故事大全,经典哲理故事经典语录 - 哲理故事
父亲的人情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