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学网文章知识资格考试学历考试教育硕士考试201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

201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

[01-23 16:06:20]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教育硕士考试   阅读:125
201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标签:教育硕士考试试题,教育硕士考试真题,http://www.duoxue8.com

08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试题及答案(部分)

 简答题:                 
  1、短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 (普心)                 
  2、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普心)                 
  3、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教育心理学)                 
  4、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统计)                 
  5、标准化测验的含义和提高标准化测验的方法 (测量)                 
  论述:                 
  1、试论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心理因素                 
  2、儿童在其出生后4到5年时间内基本上掌握的言语能力,而且各个种族之间的儿童掌握语言的进程差异很小,试用两种言语获得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3、两种试验设计及方差分析表。(暂缺具体设计和方差分析表,不便与分析)                 
  (1)两种设计分别属于什么设计,各用了多少被试?                 
  (2)实验一的结果说明什么,实验二与一的结果一样吗?
  简答题:                 
  1、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以及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必要时还能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2、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5)自然物理因素;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6)学校教育元素;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7)自我调控因素;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                 
  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泊尔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即同化论)发展而来的。他对迁移的内涵、认知结构及其影响新学习(迁移)的主要变量,以及如何操纵认知结构变量来影响新学习的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所谡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也称认知结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原有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或特征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奥苏泊尔对迁移的一般模式进行了补充。在他看来,先前的学习并非仅指孤立的任务A的学习,而是在过去经验,即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任务A所获得的最新经验,并不是直接与任务B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影响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巩固性,从而间接地对B发生影响。根据同化论,由于新知识与同化它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发生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研究表明,概括水平越高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知识,即有助于促进迁移。此外,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知识层次结构组织越严密亦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其一般迁移模式相比于传统迁移模式更能体现人类学习的特点,该理论已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4、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统计)                 
  正态分布是常态分布或常态分配,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和教育中大量现象均按正态形式分布,例如能力的高低,学生成绩的好坏等都属于正态分布。它的特点是:(1)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2)中央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再向外弯。(3)曲线下的面积为1.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种,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区别: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大小与单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布形态。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固定的。                 
  联系: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种,具有正态分布的所有特征。所有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Z分数公式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5、标准化测验的含义和提高标准化测验的方法 (测量)                 
  含义: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具有统一尺度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称为标准化测验。测验的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测验编制的标准化和测验使用的标准化。要提高测验的标准化水平需要从这两方面来着手:(1)测验的编制过程要尽可能的按照基本程序来进行,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等科学程序编制出符合测验目的的题目,并有严格的实施程序与计分方法,而且要有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以及如何解释分数的说明。(2)测验使用的标准化:又可分为施测过程标准化、评分计分标准化、分数解释标准化三个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测验使用的标准化:a、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b、要尽量做到评分客观,及时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要有标准答案;c、分数解释要客观。   
  (3)两种设计哪个好,为什么?
  论述题:                 
  1、试论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                 
  (1)算法: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言之,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一只密码箱有3个转钮,每一转钮有0~9十位数字,现在采用算法策略找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个数字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优点是: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费时费力。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法策略:                 
  ⑴手段—目的分析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⑵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如解几何题时经常会用到的逆推法。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⑶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办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5)功能固着;(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7)情绪;(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1] [2]  下一页


201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 结束。
Tag:教育硕士考试教育硕士考试试题,教育硕士考试真题资格考试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考试